2022年9月23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与上海梅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喜迎二十大、邮票里的钢铁:中国钢铁工业文化邮票专题展”成功举办。此次展览从225套752枚邮票中选出了与矿业、煤矿、钢铁应用、工人形象等相关的邮品,涵盖了“区票”、“纪”、“特”、“文”、“编”、“普通邮票”和“JP”等序列,整体策划为“厚积薄发见云天、千锤百炼终成钢、中流砥柱挺脊梁、互融共进创未来”四个篇章,展示了建国以来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变迁,钢铁文化的蓬勃与激情,同时也传递了梅钢人的梦想与情怀。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致辞中提到我国钢铁工业历经过了“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和稳步快速的发展阶段。1950年,中国钢产量61万吨,同年,全球钢产量1.89亿吨,中国仅占三千分之一。到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10.64亿吨,约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成为世界钢铁巨人。70年的风雨兼程,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留下了太多的钢铁工业遗产和激动人心的钢铁故事。
活动主办方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朱梅说,“在二十大召开前夕、在国庆即将到来之际,梅山钢铁以邮票为媒介策划这样一次小型的专题展览,通过展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向党、向祖国献礼。”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经理孙知信教授说“这次活动是邮政文化与钢铁碰撞展现出的独特魅力,通过展览让邮政人通过邮票里的钢铁看到了研究工业文化不一样的视角,开阔了思路。”
专家研讨会上,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卢勇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李玉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程玉祥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亮副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熊秋良教授分别做了《从陨铁到炼钢:人类钢铁三千年漫谈》《钢铁工业的文化性刍议》《钢铁工业与中国舰船自造》《钢铁与航空工业的关系》以及《钢铁工人》的专题发言,对于钢铁工业、钢铁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让这些邮票背后的故事更加生动而有力。
展览、活动策划人威廉希尔中国邮政与物流文化中心王波博士长期关注工业文化和邮政文化,他认为邮票的图案内容包罗万象,且每一张邮票都是一段历史文化的沉淀,方寸之间可以观世界,是非常好的传播媒介。通过展览和研讨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邮票文化、钢铁工业,进而传播工业文化。
江苏省工业信息化厅生产服务业处许明处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专题展从展览到研讨会,极大的丰富了钢铁文化的内涵,从三千年的时间跨度,到钢铁在航空等领域的应用,为我们未来的工业发展提振了信心。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富民之源,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证明,文化对于工业化的发展有着很强的赋能效应。研讨会期间,威廉希尔公司党委书记薛晓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许明处长共同见证“梅钢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撰稿:王波 审核:薛晓华